信息简报

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简报 正文
我校主持完成的四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2011, No.1(Total No.151)

时间:2015-03-29 21:36

 

  114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我校作为参与单位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钟万勰院士主持完成的基于模拟关系的计算力学辛理论体系和数值方法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孔宪京教授主持完成的核电厂地基及防护构筑物的抗震安全评价及其工程实践、李宏男教授主持完成的工程结构抗灾控制新技术与工程应用、贺高红教授主持完成的含烃石化尾气梯级耦合膜分离技术的研发与工业应用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获奖者执著科学研究,矢志本领域自主创新,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方面倾注多年心血取得的重大成果,更是令全校师生为之骄傲和自豪的喜讯。



钟万勰院士等完成的基于模拟关系的计算力学辛理论体系和数值方法,首次发现并证明了计算力学与现代控制论之间的模拟关系,并基于此原创性地将力学问题导入辛体系,系统地建立了力学辛对偶求解理论与方法,形成了在计算力学整体学科框架下统一的求解理论体系;所提出的参变量变分原理显著改变了非线性力学问题的求解手段,确保了数值稳定性与精度;所提出的精细积分法克服了传统计算矩阵指数函数方法存在的稳定性和刚性问题,并拥有极高的效率和精度。成果对本领域的研究工作起到开创、引领和推动作用,并被成功地用于解决众多重大装备中的关键力学问题,是一项富有中国特色的原始创新性成果。

  孔宪京教授等完成的
核电厂地基及防护构筑物的抗震安全评价及其工程实践项目,结合我国核电厂自主设计和建设中遇到的紧迫工程问题开展研究,提出了核电厂海域工程构筑物的抗震安全评价体系,以及复杂不均匀地基上核电厂结构抗震适应性分析的方法和评价准则,发展了核电厂海域工程高抗震安全性防波堤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研制了国内领先的实验设备——水下振动台和高精度土工三轴仪,研发了相应的计算软件。成果已在多座核电厂工程中获得推广应用,创造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自主开发核电,促进节能减排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宏男教授等完成的工程结构抗灾控制新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从工程实际出发,对结构振动控制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形成了一整套工程结构抗灾控制技术体系。在理论方面,研究了基于市场竞争机制,改进附加阻尼比算法、容错控制等相关理论;在产品研发方面,研制了十余种不同性能的抗灾控制装置,并开展了大量实验研究;在应用推广及效益方面,成果已成功推广到实际工程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北京十大建筑和奥运工程的加固改造、国外重大桥梁工程等,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贺高红教授等完成的含烃石化尾气梯级耦合膜分离技术的研发与工业应用项目,制备出了系列耐溶剂气体分离膜,实现膜在卤代烃体系中长期工业化运行,建立了嵌入因子和浓度极化等膜及膜过程设计模型,研发了系列含烃石化尾气可资源化组分梯级耦合回收成套技术和工艺包,并在国内最大的炼厂气分离装置等24个工业化装置中成功实施。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发表论文119篇,SCI引用212次。近三年,减排CO220万吨,创造经济效益近5亿元。项目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转载自大工新闻网:许梅杰
  娄颖  韩丽洁)


地址:中国·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 大连理工大学

邮编:116023 

电话:0411-84708393电子信箱:lsai@dlut.edu.cn

版权所有:工业装备结构分析优化与CAE软件全国重点实验室